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2汉语学报论文格式范文(汉语学报论文格式范文
- 12/08汉语学报免费论文(汉语学报免费论文下载)
- 12/06顾城的作品集有哪些
- 09/27文科生VS理科生!两所高校本科生发论文,有个共
- 08/15莫让峥嵘成往昔 扬帆复兴看今朝
沉痛哀悼俞士汶先生:助力汉语走入信息时代第(2)
,优先研制包含汉语词汇、句法、语义知识的机器词典。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模型可以借鉴,算法可以学习,系统构建经验可以吸取,唯有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不可或缺的中文语言知识库是不可能假手于人的。况且汉语的根在中国,计算语言所团队有着建设中文语言知识库得天独厚的优势。
计算语言所的第一任所长是马希文教授(在即将出版的《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中,马希文教授对计算语言学的早期推动是其中的重要章节)。马希文教授 1990 年出国后,俞士汶先生接过了计算语言所的重担,制订了计算语言所语言信息化的方向,并争取到了朱德熙、杨芙清等学术带头人及不同院系的支持,为计算语言所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为了支持基础研究,俞先生及其团队成员积极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应用软件的研发。在国家“七五”计划期间(1986—1990),朱德熙领衔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现代汉语词类”,这一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系。得益于杨芙清的推荐和支持,俞先生第一次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归属于计算语言所,其中有一个子项目是“现代汉语词语语法信息库”。俞先生的团队响应朱德熙的倡议,将这两个项目结合到一起,计算语言所和中文系组成联合课题组,协同攻关。团队成员联合攻关取得的成果就是后来发展并定名为《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雏形。
俞士汶先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图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和积累,自 2007 年至 2016 年,以《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为基础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获得政府部门、全国性学术团体和北京大学共计 10 项奖励,其中以 2011 年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最高荣誉。还有一项也值得一提,俞先生本人于 2011 年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成立 30 周年首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在颁奖大会上,俞先生只说了两句感言:“感谢小集体——北大计算语言所同人的共同努力,感谢大集体——中文信息处理学界先进的鼎力支持。”
在综合型语言知识库获奖时,俞先生的一位老朋友曾祝贺他:“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不过,俞先生表示,他希望自己的人生一直是逗号,承上启下,最后是个省略号。退休后的俞先生也没有过上栽花弄草的生活,仍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如“973项目”),现在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汉语抽象意义表示关键技术研究”的项目组成员。
自 2005年1月到 2018年12月的14年间,俞先生正式发表了35篇学术论文,共计38万余字。俞先生将自己现在所做的一些事情比作拾麦穗,虽然没有重要的创新,过程与收获却延缓了自己的心理衰老。当然,俞先生也知道,总有一天,他不能再继续自己所喜爱的研究,一定还有来不及完成的工作……
俞先生一生业绩卓著,包括而不限于:
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综合型语言知识库”;
200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综合型语言知识库”,排名第一;
2007年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基本加工规范,中文信息学报,2002年第5、6期;
2004年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金:教学科研奖;
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排名第一;
1994年北大-君安科学家奖
1993年起-因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国家教委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估软件,排名第一;
1991年中国机电部日汉机器翻译系统,排名第五;
1991年国家计委、科委“七五”攻关项目突出贡献;
1985年对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的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1项
先生的座右铭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斯人已去,但精神永存。俞先生走好!老一代学者的风骨,吾辈当以行动继承。
文章来源:《汉语学报》 网址: http://www.hyxbzz.cn/zonghexinwen/2021/110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