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2汉语学报论文格式范文(汉语学报论文格式范文
- 12/08汉语学报免费论文(汉语学报免费论文下载)
- 12/06顾城的作品集有哪些
- 09/27文科生VS理科生!两所高校本科生发论文,有个共
- 08/15莫让峥嵘成往昔 扬帆复兴看今朝
莫让峥嵘成往昔 扬帆复兴看今朝(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山师学报原顾问朱德发教授在我读博士期间常用来鼓励我进步的一句名言。趁着学报进入“C刊”扩展版和北大中文核心的契机,山师学报并没有止步,相反本着立定脚跟再出发的理念,一点一滴地巩固现有的成果,一步一步地朝着“C刊”目标继续努力。在朝着梦想中的王国进发时,山师学报人并没有为眼前的美景陶醉,而是更加自觉地汲取历史经验,强化了学报用稿的“三关”。在珍惜眼前取得成果之时,山师学报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在众多学报依然停留于印刷时代的思维下发展时,山师学报主动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扩大学报的知名度。自2011年开始,山师学报便在学术期刊界较早地开始了数字化传播历程,先后共计发出电子期刊20余万份。2018年,历时五年整理的山师学报过刊实现了全部的数字化。在山师学科发展史上,学报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富矿。它既是山师学术实力的见证,也是山师学科发展的见证。我们山师学报人不仅成为这座富矿的发现者和开掘者,更是无私的分享者。我们将山师最厚重的学术资源按编年顺序上传到学报网站上,供所有的研究者浏览学习。通过切实的努力,在感动读者和学术界的同时,也扩大了山师学报的知名度。
奋起直追克难关
历史上的山师学报,励精图治坚守制度和原则,坚持审稿统稿的科学化,以质量作为学报刊发的核心指标,这使得学报在1995年时就创下人大复印资料转载65篇的奇迹,为学报进入“核心”圈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随着办刊经费的极度紧张,编辑根本没有“走出去、请进来”的物质基础,山师学报的未来之路也变得模糊不清。
与其“躲进小楼成一统”,不如“忍痛翻身敢碰头”。历史或许会记住2011年5月,这个特殊的月份。山师学报开始真正面对现实中的严峻问题,试图以“却顾所来径”的态度梳理学报的历史,厘清问题的症结所在,确立新的学报发展方向。作为新任主编的我,本着“不避问题、不怕困难、不畏挑战、不失信心”这样一种勇于担当的“四不”理念,带领着学报人正视历史与现实,在对照和镜鉴中确立起新的学报发展思路。每一位学报人认领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任务,郑重地开启了学报问题查摆的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本来已经模糊的山师学报面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当我们展读这些历史数据和一项项清单时,蓦然发现山师学报的今昔对比竟是如此尖锐。山师学报曾经的历史,已经填得密密麻麻,荣誉数不胜数;而山师学报的当下现实,却辉煌不再。
追溯历史显问题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忧者少患,知患者无忧。这样一种辩证的大历史发展思路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称山师学报)的发展史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一个有着66年峥嵘岁月的大学学报,她在历史上的每一次浴火重生,都是在知忧患而后奋起中实现的。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较早的学报到中文核心期刊的入选,从中文核心期刊到1999年的南京大学C刊的突破,从高位震荡到风光不再的普通期刊到再度跃入国内知名的C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山师学报作为扎根于齐鲁文化沃土的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报,每当它把耕耘的犁铧深深地插入泥土并以孺子牛的新生之勇屏息前行时,那板结了的泥土便开始了艰难的松动,那片古老的土地因此散发出焕然一新的生命活力!这既是历史光荣的经验,也是沉重的教训:若无忧患意识,若无坚韧不拔的大毅力,安能谋求前程远大的大发展?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二级教授)
文章来源:《汉语学报》 网址: http://www.hyxbzz.cn/zonghexinwen/2022/0815/1017.html